精彩推荐

(小龙虾热的冷思考)各方热议:小龙虾的明天在哪里

702人阅读  0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2

主题

2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06-7-27 00:00:00
分享到:
突破人工养殖难关
  专业人士称,湖北小龙虾要改变为人做嫁的局面,一要靠突破人工养殖难关提高产量,二是要尽快形成自己的品牌。“打造叫得响的品牌的前提就是提高产量。”武汉市有关水产专家指出,小龙虾本来就是“贱养”的水产品,眼下湖北省小龙虾靠天收的局面,不仅导致产量无法保证,而且由于生长环境不一和捕捞方式不当(有些捕捞者往往投药捕虾),小龙虾的品质也很难保证。过度捕捞,只会让小龙虾资源越来越少,虽然以小龙虾的生命力,尚不会出现资源枯竭的问题,但肯定不利于小龙虾产业的发展壮大,也不利于湖北省小龙虾的品牌奠定。“要发展湖北的小龙虾产业,出路就在于尽快攻克小龙虾的人工养殖技术,提高其产量,保证其质量。”省农科院的有关负责人这样认为。
  养殖与野生的两难
  不过,也有食虾一族称,小龙虾眼下这么火,其实和几乎全是野生的不无关系。什么东西只要大规模养殖了,供应虽会有保证,价格也会降下来,但味道肯定就差得多,市场也就不会如此红火了。众多虾贩认同这一说法,他们称,就是野生小龙虾,出处不一样,质量也有优劣。一经常捕捞小龙虾的虾贩就告诉记者:从池塘里捕捉到的小龙虾是“清水小龙虾”,不仅看着清爽,口味也鲜美;而从稻田、沟渠里捕捉到的小龙虾味道就要差些,至于从污水沟里捉到的小龙虾品质更差,虾身不仅有污垢,虾肉也多半受到污染,根本不能食用。这道出了小龙虾养殖业的两难命题———人工养殖成功了,也许小龙虾就没有这样火了。但更多的业内人士称,不搞人工养殖,小龙虾的产量有限,质量更难保证,一个前途远大的产业,就没有了赖以发展壮大的基础。
  做大产业亟待引导
  有知情人士称,眼下,湖北省小龙虾产量较高、品质较好的地区,多半和当地政府的政策扶植有关。今年,武汉在学习仙桃、潜江等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已在东西湖区尝试养殖5200亩小龙虾。为使小龙虾产业做大做强,东西湖区还从区农业开发资金中列资,对小龙虾生产给予种苗及设施补贴,此举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养殖小龙虾的热情。政策扶植不难,难的是科学的规划和引导。有专家称,现在国家质检总局已明确要求,今后我国出口的每一只小龙虾都要能说清来历,包括来自哪个水域、经过了哪些生产环节等。据称,这样做是为了应对国外技术壁垒——现在许多进口国在卫生、品质等方面对小龙虾的要求已是越来越严。也正因如此,有专业人士建言:发展正规的小龙虾养殖业,建立完善的监控体系,是当前发展龙虾经济面临的当务之急。众多人士比较一致的观点是,眼下小龙虾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湖北省有得天独厚的水面资源优势,并有较强的水产科研实力,相信只要相关部门科学规划,引导得力,做大做强自己的品牌,湖北省小龙虾就一定会尽早结束为人做嫁的尴尬局面,会为千湖之省开创出一条崭新的“钱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