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暗藏“万两金”的龙虾壳,却被当成扔掉的垃圾

1074人阅读  0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2

主题

2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06-5-9 00:00:00
分享到:
&nbsp
  可制药治病,可为人造皮肤,可成环保材料。眼下,又是合肥人“日啖龙虾400吨”的时节。吃龙虾后剩下的头和壳看上去凌乱不堪,又奇臭无比,殊不知它们的作用非常大,我们随手扔掉的垃圾其实是“万两金”。
  龙虾浑身都是“宝”
&nbsp
 据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吴松兵介绍,虾头和虾壳含有20%左右的甲壳质,经加工处理能制成可溶性甲壳素。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在食品、化工、医药、农业、环保等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例如,甲壳素提取壳聚糖,在农业上可以促进种子发育,提高植物抗菌力,可以作药物胶囊,作地膜材料;在医药方面可用于制造降解缝合材料、人造皮肤、止血剂、抗凝血剂、伤口愈合促进剂;在日用化工上可用于制造洗发香波、头发调理剂、固发剂、牙膏添加剂等。
  而利用甲壳素提取的几丁聚糖,被欧美学术界称之为继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五大生命要素之后的“生命第六要素”,对糖尿病、高血脂病人有非常好的效果,是21世纪保健品的发展方向。
  从虾壳中提取制成的氨基葡萄糖还对关节炎、肩周炎等有疗效。
  企业“寻宝”水平低
  根据九三学社合肥市委员会的一份调研报告,目前合肥地区经营龙虾的大小餐馆已经达到4000多家,已形成了龙虾餐饮的产业集群。
  按照每个经营户每天销量在100~1000公斤不等估算,合肥市龙虾从餐饮渠道每天销售可达近400吨。每年5~8月为龙虾生产、销售、加工和消费的旺季,加之农贸市场散户销量及加工虾仁销量,年消费量约为4.2万~5.4万吨。
  这样,合肥人一年要扔掉龙虾壳约2万~3万吨。理论上这些“垃圾”可生产甲壳素4000~6000吨,价值2.4亿元。
  但目前合肥市的龙虾壳加工利用企业有七八家,但大多数停留在利用龙虾壳制备甲壳素这样一个最初级的加工利用阶段。加工企业规模小、分散,季节性、间隙式生产,加工工艺落后,技术含量低,环境污染严重,虽然有的企业为治理污染想了补救办法,如利用废液、废渣加工生产有机叶面肥料,但产品质量不稳定。2003年,全市仅生产甲壳素400多吨,销售收入2400万元。
  专家献策“废变金”
  一位业内人士说,合肥作为一个龙虾生产消费大市,却没有在龙虾壳再利用方面形成一条生产线,实在是太可惜了。
  合肥市化工学会秘书长金维平认为,合肥应该加强对龙虾综合利用技术的开发研究,在龙虾壳深加工上下功夫,通过外引内联、招商引资和政策优惠,鼓励工商民间资本和外资投资合肥市水产品加工业,同时扶大扶优扶强龙虾加工龙头企业,形成规模,使龙虾经济再上新台阶。可喜的是,现在合肥的一些高校已开始对龙虾综合利用制备甲壳素、壳聚糖及其深度加工开展研究。
  ·潘艳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