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专家认为:养龙虾须审慎对待

969人阅读  0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05-12-1 00:00:00
分享到:
&nbsp今年以来,我省淡水龙虾上市量不及往年,而市场需求旺盛,呈供不应求状态,目前收购价和零售价均较3月初翻了一番,而且还有涨价的可能,出现如此局面的最主要原因是加工企业需求量大,其次是日常消费也较往年增加。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如何解决龙虾供不应求的问题?有人提出搞龙虾人工养殖,合肥三县已有人作了尝试。但龙虾养殖能不能形成气候?龙虾产业的出路何在呢?淡水养殖的专家们认为,龙虾养殖应审慎对待,不主张池塘精养,而应在资源保护和自然增养殖上做文章。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一、淡水龙虾不适合池塘精养。我们目前所指的淡水龙虾不同于澳洲龙虾,俗称淡水小龙虾、螯虾,学名蜂蛄,第一对足呈螯状,善于打洞,好争斗。其打洞能力惊人,能达到10多米深,精养池塘一旦养殖了龙虾,将会破坏池埂,甚至会出现池坝倒塌。龙虾为杂食性动物,性情凶猛,对鱼、虾、蟹幼苗危害严重,特别在虾、蟹脱壳期间,其危害性更大。龙虾还有反控制作用,密度超过一定限度就会自相残杀,直至密度降低,所以其单位面积产量不会太高。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二、淡水龙虾人工养殖会影响出口。龙虾出口的对象主要为西方发达国家,其食品检测标准相当严格。目前加工企业收购的龙虾都来自天然捕捞,且苏北主产区水源质量较好,没有污染,龙虾产品深受老外的欢迎。倘若是人工养殖的龙虾,则检测项目要增加,且老外对养殖的产品存有戒心,可能会影响出口。一旦失去出口这一大市场,龙虾必然过剩,到时候就成了“害虾”。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因此,唐建清认为,在水源质量较好,面积较大的河沟、湖南进行自然增养殖,将是龙虾产业发展的方向。地方尝试河沟、湖面发包,严禁电捕、毒捕,承包者捕大留小,龙虾在自然条件下繁殖力强,无需专门投放种苗,既能保证龙虾的质量,其产量也提高了,实现丁水体的增值。搞水面保护性增养殖基本不投饲料,亩均自然增值可达500元左右。倘若这样,龙虾产业不需要人工精养也能够得到健康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