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虾稻连作”种养模式拓展小龙虾产业

716人阅读  0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07-8-22 00:00:00
分享到:
  从国外传入中国的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因缺乏天敌,被列入《外来入侵有害物种》名单,多年来,农民多用铁夹对付野生小龙虾。中科院专家进行专项调查后认为,小龙虾是可以防控、可以为人类谋福利的生物。
  事实上,人类已成了小龙虾的天敌:小龙虾为中外老饕的餐桌献上了不可多得的美味,卷起“红色风暴”。仅湖北省,去年出口小龙虾的总额就达1.3亿美元,出口量在农产品中仅次于香菇。
  2000年,湖北潜江市农民探索出“虾稻连作”(亦称“小龙虾野生寄养”)的种养模式,而今,水产界已达成共识:“世界的小龙虾在中国,中国的小龙虾在湖北”。7月21日,在湖北省有关会议上,省长罗清泉专门为潜江农民小龙虾养殖带头人刘主权请功:“过去,专家学者一直认为稻田里不能养龙虾,担心龙虾破坏水稻生长,可是潜江一位普通农民却发明了‘虾稻连作’模式,带动了全省龙虾养殖产业的大发展。我提议,省科技厅要给他颁奖。”
  省长为何要为一位普通农民请功?7月31日至8月1日,记者前往当地进行了探访。
  稻田养虾潜江农民的一大创造
  刘主权是潜江市积玉口镇宝湾村的农民。积玉口镇是个“水袋子”,地势低洼,湖泊众多,常常被淹,每年只种中稻,别的季节大都闲置、抛荒。前些年农村税费改革前,农田“不种也要交提留”,可对低洼田,农民“白交提留也不种”。当时,刘主权是村党支部书记,镇领导严禁农田抛荒,于是,他只得和村民褚红云将农民弃耕的150亩低湖田承包下来,其中,他一人承包了60亩。
  这一大片稻田,怎么种法?他想到了小龙虾。
  那时,小龙虾的名声并不好,农村流传它是外国用来破坏中国经济的“敌害”,多年来农民用铁夹对付它。
  2000年10月,刘主权不顾家人反对,以每公斤1元的价格,买了150公斤的野生小龙虾放进稻田。第二年春季,他捕捞了1500公斤小龙虾,卖了5000元钱。由于没有小龙虾养殖的技术资料(只有如何消灭小龙虾的资料),他以为小龙虾也像养鱼一样可以常年捕捞,但5月底捕捞时,小龙虾无影无踪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原来,小龙虾怕热,一热就钻进泥里避暑,要捞虾就得在春季。
  刘主权琢磨开了:在小龙虾避暑期间,恰恰是低湖田种水稻的季节。他想到了“虾稻连作”(亦称“小龙虾野生寄养”)的种养模式———低洼田里的中稻收割后,投入小龙虾,利用稻田天然饵料生长,次年春耕前捕劳小龙虾,接着再种植水稻。
  2001年秋,刘主权又买了400公斤野虾投入稻田里,经历一个冬季生长,次年春季,他一次捕捞一万公斤小龙虾,卖了4万多元。紧接着他又种水稻,卖了2万多元。
  刘主权的这套新种法在当地引起轰动,当地农民纷纷效仿。
  随着国家税费改革和惠农政策的实施,“虾稻连作”模式更是受到农民的推崇,当年被视之为包袱的低湖田成了抢手货。2004年,刘主权将尚未到承包期的60亩低湖田还给了农民,他又承包了一片荒湖进行小龙虾种苗繁殖。
  去年,积玉口镇政府给刘主权颁发了“虾稻连作第一人”的金属牌,但潜江市水产局副局长潘耕告诉记者,创造这一种养模式的是一个小群体,而刘主权仅是镇政府推荐的一个代表。
  采访中,许多农民告诉记者,2000年与刘主权同时承包低湖田的农民褚红云,也是创造“虾稻连作第一人”,他创造了“大户季节性租赁农田规模化养殖”的模式。
  小龙虾喜欢打洞逃失,单家独户的小田块养虾很不划算。褚红云将27户农民的200亩低湖田承包起来,添加防逃失设施,先让农民种稻谷,收获之后他再统一养小龙虾,每年每亩付给农民130元的“承包费”。
  农民褚仁道告诉记者,他的5亩田交给了褚红云养虾,不仅每年赚650元
钱,小龙虾还把田里的杂草吃了,粪便还能肥田。
  古城村七组的18户农民则选择的是另一种模式:分户种田,联户养虾。今年,七组的184亩低湖田共收获小龙虾2.2万公斤,每户平均获利万余元。
  副省长刘友凡说:小龙虾撬动一个大产业
  “虾稻连作”模式是潜江市宝湾村农民在实践中探索出的一种低洼冷浸田高效种养模式,在全国首开先河。2006年初,该模式通过了湖北省科技厅专家组的论证:“该项目符合国家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006年,湖北省政府把“虾稻连作”模式写进了当年省政府的一号文件,并在全省推广。副省长刘友凡曾批示:“低洼田实行虾稻连作模式,不仅解决了低洼田冬春撂荒问题,而且收到钱粮双增效果,还解决了出口加工企业货源问题。”
  今年,潜江市小龙虾野生寄养面积达10万亩,可收获小龙虾1.5万吨,亩平纯收入近千元。
  潜江引进小龙虾加工企业9家,去年出口创汇达4000万美元。该市延长小龙虾的产业链,回收虾壳制取甲壳素、钾盐等10多种新产品。
  潜江市水产局领导告诉记者,作为全国小龙虾养殖面积最大的地区,该市正策划举办“中国(潜江)龙虾节”,其中有规模空前的“万人龙虾宴”。
  据湖北省农业厅厅长陈柏槐介绍,今年全省收获小龙虾12万吨,产值20亿元,其中80%以上都是通过“小龙虾野生寄养”进行养殖的。今年秋,全省投放虾苗的面积将达到120万亩,成为世界小龙虾养殖中心。
  “虾稻连作”模式在全国迅速推广,近年来到潜江取经的人达3万人次。7月31日晚7时,记者在刘主权家遇到来自湖北宜城市的老板黄明学一行人。
  黄老板说:“宜城大虾”颇有名气,宜城人都吃疯了。但宜城没人养虾,大都是靠汽车、火车甚至是飞机从外地运来。他们前来取经,准备投资养殖5000亩的小龙虾。
  招牌菜“小龙虾”在北京创造“神话”
  对老百姓而言,“虾稻连作”模式的成功推广,为民间美食家们提供了大快朵颐的好机会,卷起一阵“红色风暴”。在湖北武汉、襄樊、荆门、仙桃等地,记者都看到过人们大吃小龙虾的壮观场面。
  在潜江,吃小龙虾最疯狂的要数江汉油田的“五七油焖大虾美食城”,这里聚集了60多家餐馆,大都是下岗工人开的。当地人眉飞色舞地向记者介绍说,吃小龙虾的旺季是四五月份,那个季节,包括来自武汉、荆门、荆州的客人都汇聚于此,排着等桌子。“黑吧油焖大虾”的老板向桂英说,许多外地人“吃不了兜着走”,一个北京客人买了10份大虾,包上冰块乘飞机回北京。
  潜江做小龙虾最有名的莫过于江汉油田的“小李子油焖大虾店”了,旺季时,他的餐馆每天要做千盆大虾。据当地媒体报道,现在潜江有2000多家餐馆专做油焖大虾。在“五七油焖大虾美食城”“毛毛餐馆”,记者专门点了一盆油焖大虾,这是用十余种佐料和啤酒、重油烹制,香辣可口,非同凡响,60元一盆,值!
  聪明的潜江人还把油焖大虾推广到全国,其中,来自江汉油田的陈莉荣就在北京创造了“神话”。
  据7月26日央视《致富经》报道,陈莉荣是上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单位倒闭后,开起了餐馆。2004年,她到北京开餐馆,用虾肉、党参、虫草、乌鸡,做成一道功夫汤,风靡北京。她还开发了清蒸、白焯、红烧、辣炒等10多种创新的菜品,仅仅依靠小龙虾这道招牌菜,带动餐馆创造全年销售额突破1500万元的业绩。去年,陈莉荣回到潜江,承包了400亩稻田养殖小龙虾,专供北京餐馆的需求。
  专家为小龙虾“平反”
  小龙虾学名叫克氏原螯虾,原产于美国,最初是作为养殖牛蛙的饲料引进日本。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小龙虾进入我国江苏南京一带。由于它适应性很好,食性广泛,几十年来,小龙虾在我国的种群数量不断增加,生存空间不断扩大。
  前些年,国内有专家指出,小龙虾是外来物种,在我国没有天敌,繁殖力强,建立种群的速度极快,易于扩散,必然会破坏当地的食物链;而且由于小龙虾有在水面下打洞穴居的习性,对湖泊、水库和江河的堤坝安全构成威胁。
  大规模养殖小龙虾是否会造成不可逆转的生态危机呢?带着这些疑问,记者于8月9日采访了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专家舒新亚,他是我国“虾稻连作”的权威专家。他说,该给小龙虾“平反”了。
  舒新亚介绍说,小龙虾确有较强的掘洞能力,但远逊于螃蟹。它对于薄弱的田埂有轻度的破坏,进行简单的人工防控即可控制,它对堤防基本不造成危害。它喜欢吃多汁、肥嫩的植物,如果在藕田里养殖,喜欢吃藕芽,但只要当时提供充足的饵料即可避免。它对于粗糙的挺水植物不会造成破坏,譬如,它对水稻就无可奈何,更何况“虾稻连作”更是错开了季节,反而有增肥增产的作用。“小龙虾吃鱼”更是冤枉,它虽有一对大夹子,可动作迟缓,根本对付不了敏捷的小鱼。“小龙虾生活在臭水沟里”,这也是误解。研究表明,小龙虾对水质要求比普通鱼类都要高,污染严重的水体会造成小龙虾的死亡,它是典型的绿色食品。我国小龙虾大量出口到欧盟、美国和日本,都顺利通过严格的检验。
  舒新亚说,多年前,我国水产界对于小龙虾有一种恐惧的心理,有的专家上书国务院呼吁禁止养殖小龙虾,后来中科院专家进行了专项调查,证明小龙虾是可以防控、可以为人类谋福利的生物。事实上,美国进行“虾稻连作”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养殖面积达60万亩。&nbsp&nbs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