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浙北早已失守浙南危急!! 小龙虾入侵浙江调查

967人阅读  0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05-5-12 00:00:00
分享到:
5月的一个清晨,瑞安市隆山路上,在一阵爆竹声中,又一家由安徽人开的小龙虾店开业了。
  自去年年底以来,温州市区以及瑞安、乐清等地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近百家小龙虾店,而此前,很少出远门的温州人都几乎不认得这种大头的恐怖“怪物”,更不会将之与美食联系在一起。
  虽然大多数口味固执的温州人对这种外来“美食”并不抱太大的兴趣,但温州200万来自江西、安徽、湖北等地的外来人口的市场还是足以让店家们养家糊口。
  然而,就在人们不经意间,一场由小龙虾带来的生态危机正在逼近,而此前的20多年,杭嘉湖地区已经一步步沦陷在小龙虾的双螯之下。
  湖州渔民之痛
  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上世纪30年代日军侵华时,由军舰带入我国,开始在江苏省南京市以及郊县繁衍,当时可以用作食物、鱼饵或者宠物,可是谁也没想到,几十年后,小龙虾已经成了我国种群最大的灾害性外来物种之一。
  4月27日,湖州郊区的一个渔场,陈老伯站在自己的鱼塘边忧心忡忡。与他家鱼塘数米之隔的是一条早已淹没在杂草中的臭水沟,散发着阵阵恶臭。
  陈老伯所忧心的并不是水沟里的臭水,而是在臭水中快速繁衍的小龙虾。他说,他前些年刚来这里承包鱼塘时,还没有这种虾出现,可自打去年开始,水沟里突然冒出了许多小龙虾,还引来不少年轻人前来捕捉。
  他担心,小龙虾迟早有一天会越过仅仅几米宽的路程,侵入鱼塘,“那里面的鱼将是凶多吉少”。
  陈老伯的担心并非空来风。据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高工尹文林介绍,小龙虾能在临时性水体中生存,由于我国没有针对小龙虾的天敌,其建立种群的速度极快,易于扩散且食性杂,对鱼苗发花、鱼种培育以及对当地鱼类、甲壳类、水生植物极具威胁,且破坏当地食物链。
  一位来自平湖的钱姓渔民告诉记者,数年前,当地另一户人家的鱼塘被小龙虾侵犯,刚开始只发现少数几只,很快,这些“不速之客”就布满了鱼塘底部,紧接着就是幼鱼的大量死亡。该养殖户后来只好重新对鱼塘放水清理,损失惨重。
  剧毒农药灭“龙虾”
  要完全消灭鱼塘里的小龙虾不是件容易的事。由于小龙虾是居,它们往往在池塘里挖出一个洞,自己躲进洞里后,又很快会用泥土把洞口封住。这样一来,普通的鱼塘除害方法对它就只能“望洞兴叹”。
  吸取了教训后,养殖户们发现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投放剧毒农药———投放鱼苗前,先在鱼塘里放满水,再投放“敌百虫”、“清塘净”等农药,再将池水放掉。
  “这对环境的危害是非常大的,”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高工顾志敏说,“像‘敌百虫’属于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剧毒农药,大量使用会造成当地水体污染,如果有残留,还可能为养殖的鱼类所摄取,并最终影响人体健康。”
  另外,因为小龙虾喜欢食用植物根系,对农作物(尤其是水稻)和天然植被有灾害性破坏;其极强的挖洞筑能力(最多可深挖至一米),也影响堤坝安全。据报道,克氏原螯虾对湖南洞庭湖的堤坝已经造成了严重破坏。
  复旦大学外来入侵生物研究所的夏辉还认为,小龙虾是破坏太湖生态系统的诸多因素中的一种,在野生太湖银鱼几乎灭绝的事件中,“可能扮演过不光彩的角色”。
  杭嘉湖的陷落
  “80年代中期以前,在平湖几乎看不到小龙虾。”平湖一位渔民说,“后来不知道从哪里传过来的,现在田间、河道、池塘里已经到处可以见到,还开了很多龙虾店。”
  浙江海洋水产推广总站的专家何中央向记者描绘了克氏原螯虾在浙江的入侵路线。
  上世纪70年代,浙江北部地区开始发现小龙虾的野生种群。随后,小龙虾在杭州、嘉兴、湖州一带的河网水系蔓延,杭州主要分布在杭州湾两岸,而湖州主要分布在环太湖湿地中。
  不过从近几年的情况看,小龙虾的发展已经无孔不入,“在一些污染严重的排水沟里都生活得很好。”
  有专家表示,小龙虾比较能够耐受肮脏的环境。近两年小龙虾在湖州的繁殖特别快,这可能与当地的水体污染有关。“这是一种典型的入侵生物,缺乏天敌和适应能力强是它得以快速繁衍的主要原因。”何中央说。
  浙南——小龙虾的下个目标?
  对大街小巷里随处可见的小龙虾店,温州市渔业部门的专家、官员已表示出一种担心。
  有专家认为,由于近年人们对小龙虾的食用需求量增大,促进了捕捞量,自然减少了小龙虾的数量,客观上对保护生态起到一定的作用。“小龙虾传播的主要途径就是人为地跨地区贩运。”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高工尹文林说,像小龙虾这样的外来入侵生物,其入侵过程一般要经过引入逃逸、适应、扩散这样三个步骤。
  在活体小龙虾的跨地区运输和暂养过程中,如果出现有个别“逃逸”,进入了当地的自然河流、水田、沼泽中,就极有可能繁殖成为新的入侵者。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出于饮食习惯的缘故,温州各龙虾店“进的货”全是活生生的。“死的我们肯定不要,都扔掉了。”一位龙虾店主拍着胸脯告诉记者。“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温州等浙南地区很可能重蹈杭嘉湖覆辙。”一些接受采访的水产专家发出了警告。
  虽然目前在浙南地区尚没有出现大规模的繁殖,但入侵生物从“逃逸”到“扩散”之间有一个适应期。“小龙虾一旦适应了当地的环境,将没有任何控制的办法。”何中央担忧地说。
  无“法”预防
  对于小龙虾所带来的生态威胁,浙江的渔业、环保等部门均表示,即使自己想管也是于“法”无据。
  目前,国家的法律法规对出入境的生物有严格的检验检疫要求,但国内的动植物交流却一直没有相关的管理规范。
  顾志敏和一些渔业专家建议,浙江省作为生物入侵较为严重的地区,应该尽快进行防范生物入侵的立法行动。
  顾志敏说,在美国,州与州之间是不允许进行活体动物的贩运的。我国出口到美国、欧盟等国家的小龙虾也全是冰鲜或者煮熟的。“而在浙江省,这完全靠从业人员的自律。”
  记者了解到,浙江省的有关职能部门已经开始着手关注外来物种入侵问题。在去年召开的省政协九届二次会议上,民进浙江省委会提交的一份名为《重视有害生物入侵建立生物安全机制》的提案被列为重点提案。
  省环保局有关人士还透露,浙江省目前正着手进行基础性的工作,近期将组织专家论证,下一步可能对全省外来物种侵害展开彻底普查,以获得相关数据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