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第二届中国湖北(潜江)龙虾节隆重举行

916人阅读  0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10-7-8 00:00:00
分享到:

原省委常委、副省长汤涛(左三)一行在运粮湖农场参观农场土地整理现场。潜江市委书记朱汉桥(右一)、市长张桂华(左二)、运粮湖农场党委书记廖运凯(左一)陪同。

第二届中国湖北(潜江)龙虾节隆重举行

第二届中国湖北(潜江)龙虾节隆重举行
[ 相关贴图 ]

运粮湖农场职工在土地整理项目区清淤
[ 相关贴图 ]

熊口镇标准化网箱养鳝养殖基地
实施土地整理&nbsp夯实农业基础
&nbsp&nbsp&nbsp&nbsp盛夏时节,记者走进运粮湖农场,一幅幅田园美景呈现在眼前--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田间作物绿油葱葱,生机盎然,一片丰收的景象。农场党委书记廖运凯感慨地说:“运粮湖农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经济发展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得益于国家、省级土地整理项目在我场的顺利实施及潜江市委、市政府对农场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nbsp&nbsp&nbsp&nbsp运粮湖农场地处江汉平原腹地,位于潜江市西部边陲,地势低洼,是典型的水袋子。土地整理项目实施以前,农业排灌设施老化,耕地高低不平,沟渠水流不畅,农业抗灾能力差,严重制约着农场农业经济的发展。
&nbsp&nbsp&nbsp&nbsp面对农业基础差、产出率低的状况,农场党委审时度势,认真分析国家支农惠农政策,抢抓机遇,积极争取土地整理项目,加强农场基础设施建设。自1996年起,农场连续争取国家、省高产农田整理项目资金8500万元,规划面积5.8万亩。目前已实施三期,整理土地4.7万亩,投入资金近7000万元。第四期土地整理计划今年9月份动工。为确保土地整理项目顺利实施,农场历届领导班子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领导重视,落实专班。在项目启动初期,农场成立了土地整理项目争取、实施工作专班,明确专班成员工作任务,强化工作职责。二是准确测量,做好规划。根据各生产队提出的意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按照“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的综合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标准,请省市设计院制定设计土地整理方案。三是清除障碍,确保施工。清障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农场组织专班积极宣传国家土地整理相关政策,做耐心细致的群众工作,争取当事人的理解、支持,并严格依规依法办事,确保了土地整理工作顺利推进。四是精心施工,确保质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农场质量监督小组成员进驻现场,加强质量监管,抓好施工进度,帮助施工单位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nbsp&nbsp&nbsp&nbsp四期土地整理项目完成后,运粮湖农场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定型的农业基础设施,将得到全方位改造,全场项目区的农业基础设施将向“营养型”跨越一大步,一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已初具规模。农场抓住契机,充分发挥“两田制”优势,实施土地集并,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进高效种养殖模式,发展集约集成的现代农业,建立了优势农产品三大板块基地,即省级万亩棉花高产示范片、部级万亩水稻高产示范片、万亩生态高效种养示范片,完成农业招商1800万元。
&nbsp&nbsp&nbsp&nbsp耕地数量增加,质量提高,农业种植稳产高产,促进了农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去年全场实现社会总产值4.85亿元,比上年增长24.2%。工农业产值4.01亿元,增长24.1%,人均纯收入7403元,增加2126元,实现利润261万元,增长9.7%,完成各项税收198万元,增长2%。2009年农场被评为潜江市目标管理工作优秀单位、农村工作先进单位和全省农垦系统粮食生产先进单位。
&nbsp&nbsp&nbsp&nbsp红色土地&nbsp璀璨明珠
&nbsp&nbsp&nbsp&nbsp——熊口镇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nbsp&nbsp&nbsp&nbsp熊口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在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和豫鄂边区革命根据地的指挥中心,贺龙、周逸群、段德昌、廖汉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留下光辉的战斗足迹。如今,这片红色土地又呈现出勃勃生机。
&nbsp&nbsp&nbsp&nbsp熊口镇党委书记、镇长漆勇向记者介绍说,今年将围绕“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强镇”这一主题,按照“依法治镇、农业稳镇、工业兴镇、商业活镇、城建亮镇”这个思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着力打造民生工程,切实抓好社会稳定,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推进园区建设,工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华山水产食品有限公司是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也是该镇的支柱企业。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浪潮中,华山公司逐步将主要产品由小龙虾、淡水鱼等水产品延伸到甲壳素等系列生物产品。去年底,总投资4.15亿元、占地面积300亩的华山工业园开工建设。镇委、镇政府成立工作专班,在短短一个月内就完成了300亩土地的征用工作,保证了园区顺利开工建设。目前,园区外配套基础设施&nbsp(三路一渠)建设工程已基本竣工,日处理能力3000吨的污水处理厂等园区内第一标段建设项目已进入施工高峰。华山工业园建成后,年处理废弃虾壳达到10万吨,销售收入突破2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1500个,带动10万虾稻连作农户。今后,华山公司必将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标杆企业和甲壳素产业的领军企业,熊口也将成为世界重要的甲壳素产业基地。
&nbsp&nbsp&nbsp&nbsp发挥特色优势,水产养殖规模逐步壮大。网箱养鳝是熊口的传统优势产业。该镇充分发挥水产技术服务中心和水产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开展科技入户工程,组织技术培训,形成了“一户带一片、一片带一村”的科技示范带动格局和“镇有协会、片有分会、村有站、组有点”的网络体系,做到统一饲料供应、统一药品使用、统一技术辅导、统一档案登记、统一运输销售,通过黄鳝养殖的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让"熊口黄鳝"的绿色品牌占领国内市场,打入国际市场。去年,全镇黄鳝套养面积达8500亩,配套网箱25万口,产值2.7亿元。
&nbsp&nbsp&nbsp&nbsp服务民生大众,城镇重点工程强力推进。熊口充分发挥市域中心镇的地理优势和辐射作用,紧紧抓住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的有利契机,着力推进城镇基础设施改造和以服务民生为主的工程建设,集镇面貌大有改观,城镇品味得到提升。目前,投资300万元兴建的熊口文体广场已初具规模,投资1100万元兴建了自来水厂,投资285万元兴建了镇福利院院民大楼,投资40万元维修了熊口大桥,招商引资550万元在镇南兴建占地15000平方米集货运、仓储、停车场于一体的物流市场,投资近600万元对镇容镇貌进行了改造升级。
&nbsp&nbsp&nbsp&nbsp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熊口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正蓬勃发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熊口将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快车道上加速奔驰。
&nbsp&nbsp&nbsp&nbsp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张金
&nbsp&nbsp&nbsp&nbsp——张金镇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nbsp&nbsp&nbsp&nbsp张金镇地处潜江市西南边陲,版图面积155平方公里,总人口6.3万人。该镇多次荣膺“湖北省乡镇企业十强乡镇”、“楚天明星乡镇”。2002年被国务院体改办确定为&nbsp“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nbsp“全省重点中心镇”。2005年,经湖北省政府审核批准成立&nbsp“张金经济开发区”。
&nbsp&nbsp&nbsp&nbsp近年来,张金镇委、镇政府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打造百亿工业强镇(区),实现经济社会二次腾飞”的奋斗目标,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良好局面。
&nbsp&nbsp&nbsp&nbsp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
&nbsp&nbsp&nbsp&nbsp工业经济成效显著
&nbsp&nbsp&nbsp&nbsp全镇以“狠抓园区经济、突破规模企业、促进工业发展”为工作导向,稳步扎实推进工业园区建设,集中精力抓项目建设,细心周到做好服务企业的工作。去年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7.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3亿元,同比增34.9%、21%,实现入库税金8400万元。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农村经济蓬勃发展
&nbsp&nbsp&nbsp&nbsp去年,张金镇严格执行中央、省、市减轻农民负担的有关政策,落实惠农资金720万元。全镇农业总产值4.4亿元,同比增长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224元,同比增长560元;推广高效种植模式面积37500亩,其中蔬菜面积12600亩;成立蔬菜、养牛、养猪、渔业、粮棉专业合作社(协会)5个,依托这些专业合作社(协会),农业产业化得到长足发展;生猪出栏13.7万头,同比增12%;家禽出笼202.6万只,同比增3.6%;水产品产量18327吨,同比增14.4%。
&nbsp&nbsp&nbsp&nbsp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nbsp&nbsp&nbsp&nbsp推进城乡一体化为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张金镇把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与推进清洁家园环境整治工作有机结合,城镇面貌焕然一新。城镇建设方面,按照"建设新城区,规范老城区"的思路,在城东规划新建2平方公里的经济开发区,拉大城镇骨架。新建幸福、长丰、玛钢三个居民小区,完成了城镇的美化、亮化工程,完成了自来水软化处理改造工程,夯实了城镇基础设施。在乡村建设方面,整治交通干道3条、河渠6条,10个村落实了垃圾填埋场,14个村配备了保洁员,建垃圾池511个。
&nbsp&nbsp&nbsp&nbsp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nbsp&nbsp&nbsp&nbsp“和谐张金”稳步推进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步入了全市先进行列。民政工作围绕“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民政宗旨,为构建和谐张金,切实发挥民政部门的职能作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认真抓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社会保障工作。交通、卫生、教育事业稳步发展。财政部门加大税收征管力度,邮政、电信、广播、农机、农技、畜牧等社会服务部门服务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nbsp&nbsp&nbsp&nbsp张金镇被潜江市委、市政府确定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长荆铁路张金站可望在明年开始实施,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张金人民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力争把张金建设成为具有水乡园林风格和工贸特色突出的发达城镇。
&nbsp&nbsp&nbsp&nbsp科学发展谱华章
&nbsp&nbsp&nbsp&nbsp———西大垸农场经济社会发展纪略
&nbsp&nbsp&nbsp&nbsp宽阔的娱乐休闲广场,女职工们舞姿翩翩;齐全的健身设施旁,退休农工一边活动筋骨,一边谈笑风生;平坦宽阔的水泥道路上,运输车辆来往繁忙;大方气派的农民礼堂,花园式的街道新颖别致,一排排农家洋楼鳞次栉比。这正是潜江市西大垸农场科学发展的真实写照。
&nbsp&nbsp&nbsp&nbsp西大垸农场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全场土地&nbsp54.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nbsp1.4万人。去年,全场实现工农业生产总值5.1亿元,同比增长16.8%,农工人平均收入达到&nbsp6098元,同比增长10.8%。
&nbsp&nbsp&nbsp&nbsp“近年来,农场以土地资源为依托,通过土地流转加大土地集并力度,延伸农业产业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破传统农业,逐步向高效现代农业跨越发展,拓宽增收渠道助农增收。"西大垸农场党委书记汪红专向记者诠释了以上这一组数字的由来。2008年,该场选定基础设施完备的田阳分场和关山分场开展土地集并的试点,当年共集并土地2000多亩,租赁给种田大户和种植能手,开展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种植土豆、日本金藤葡萄、南瓜、玉米、小辣椒等特色农业种植。在特色农业的辐射带动下,本地已有100多户农工也开始调整种植结构。总投资2300万元的肖桥、冉集土地整理项目已全面完工,形成了田成块、路相连、渠相通的高产格局。田阳及关山两个分场的土地整理项目已申报成功,土地整理面积将达到2万多亩。
&nbsp&nbsp&nbsp&nbsp发展农业产业化,延伸农业产业链是农场经济发展的方向。农场党委审时度势,大力招商引资。去年,他们引资1500万元对原龙信粮棉油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新上400型打包机项目进行扩规上档,当年实现产值1500万元;引资500万元兴建丰谷香米业,建立起农场及周边水稻在家门口自产自销的粮食加工产业链,日加工能力达到60万斤,实现年产值5100万元;引进景星牧业蛋鸡养殖厂,实现了规模化生产、规范化经营,养殖能力达到4万只,日产蛋量达到3.8万枚,年生产总值达600多万元。
&nbsp&nbsp&nbsp&nbsp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利益是农场改革事业发展的根本宗旨,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落脚点和出发点。近年来,全场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完成了队级公路硬化升级,彻底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通车难;投资300多万元实施自来水网扩建工程,使全场自来水网覆盖率达到90%以上,解决了1万多人安全饮水;投资100多万元在农场集镇和新农村试点田阳三队兴建职工休闲广场两处,并添置了健身器材,满足群众文化娱乐需求;投资300多万元进行下水道的疏通和路面升级改造,沿路栽种花卉苗木,铺设彩砖,使之按花园式标准美化,亮化集镇环境。全场职工基本实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nbsp&nbsp&nbsp&nbsp求真务实谱华彩,科学发展书新篇。迎着社会和谐发展的春风,西大垸人民正以饱满的热情,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建设着富裕、文明、秀美、和谐的美丽家园。
 
&nbsp&nbsp&nbsp&nbsp小荷已露尖尖角
&nbsp&nbsp&nbsp&nbsp———后湖农场城镇旅游开发侧记
&nbsp&nbsp&nbsp&nbsp后湖农场地处中国水乡园林城市--潜江市中部,创建于1957年,全场总面积72平方公里,总人口2.6万人。场内绿树成荫、沟渠成网、农田成方,工业园区生机勃勃,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四湖主干渠田关河、东干渠和318国道穿境而过,宜黄高速公路和襄(樊)岳(阳)公路在场区中部立体交汇,建设中的汉宜高速铁路横穿农场场区,并在场区内设有铁路货运站。农场党委书记柳洪欣喜地说:“江汉平原一个新兴的水陆交通枢纽区、自然生态旅游区正在后湖形成。”
&nbsp&nbsp&nbsp&nbsp近年来,后湖农场党委通过争取国家项目支持与农场配套的办法,各项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集镇功能进一步提升,为开发后湖农场旅游资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位于后湖农场境内的返湾湖,是潜江市内最大的自然湖泊,水域面积达1万亩。湖区资源丰富,四季风景秀美,历史&nbsp文&nbsp化&nbsp底&nbsp蕴&nbsp深厚,有嘉靖皇帝选&nbsp妃&nbsp的&nbsp民&nbsp间&nbsp传说,有贺炳炎将军率兵作战的历史和新四军第五师的遗址。从这里走出了国际首届&nbsp阿&nbsp提&nbsp雅&nbsp奖&nbsp得主、中国具有突出贡献的青年科学家徐超江及亚洲和全国赛艇冠军得主聂军良。农场历届党委把开发返湾湖旅游资源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提出"将返湾湖打造成湖北中部独具平原湖区特色的湿地自然景观"的旅游开发发展战略。目前,在返湾湖中已建有人工岛--“湖中园”,形成了返湾湖亭、九曲桥、蒋娘娘塑像等景点以及分布“湖中园”四周的朝阳岛、接官亭、芙蓉阁、水上长廊、返湾湖宾馆等建筑,完成了“避暑水寨”的土方工程,开通了10余公里的环湖公路,返湾湖旅游开发已初显端倪。
&nbsp&nbsp&nbsp&nbsp在开发返湾湖旅游资源的同时,农场党委充分利用天新场高速公路立交桥出口处独特的地理优势及自然资源,通过农业土地集并招商引资,发展观光农业。去年,总投资600万元,占地110亩的春宇农庄已开业运行。一个集餐饮、住宿、会议接待、采果、垂钓、农业观赏及休闲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农家乐旅游休闲区正在形成。
&nbsp&nbsp&nbsp&nbsp小荷已露尖尖角。作为潜江市“一区两带三极”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湖将以稳健的步伐向着和谐、繁荣、富裕的道路迈进!
&nbsp&nbsp&nbsp&nbsp浩口古镇展新姿
&nbsp&nbsp&nbsp&nbsp———浩口城镇建设发展纪实
&nbsp&nbsp&nbsp&nbsp“七一”前夕,记者来到浩口镇采访,汽车行驶在平整、宽阔、整洁的乡村公路上,两旁绿树成荫,高楼林立。傍晚时分的浩口集镇,华灯齐放,广告牌五彩缤纷,霓虹闪烁,令人赏心悦目。文化广场上跳跃着欢快的旋律。浩口镇党委书记、镇长魏祥告诉记者,这是浩口镇推进城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nbsp&nbsp&nbsp&nbsp浩口镇始建于明代中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是全国小城镇综合经济开发示范镇和中心重点镇,也是湖北省新农村建设试点镇,两届荣获湖北省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和省级"文明镇"称号。近年来,浩口镇委、镇政府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立足长远,科学规划,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镇服务功能,集镇面貌焕然一新。
&nbsp&nbsp&nbsp&nbsp立足实际,科学定位,高标准抓好规划工作。该镇编制了《浩口镇小城镇建设发展总体规划》,按照"科学规划、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加强管理、突出特色"的总体要求,请省、市专家高标准完成了城镇规划修编和31个村村庄规划设计,制定了1个农产品加工园&nbsp(集水产品、粮食、棉花、蔬菜、瓜果等农产品生产加工为一体)和2条经济发展带(318国道高效农业带、浩张路生态农业带)的发展战略,建设了集镇区六大专业市场街和两大集贸市场。
&nbsp&nbsp&nbsp&nbsp立足投入,狠抓基础,打造靓丽水乡城镇。该镇共筹集资金2000多万元改扩建城镇主要街道,率先将镇区主要街道刷黑,同时配套建设了人行道、绿化带、给排水管网、路灯、供电等公用基础设施。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争取资金580万元对14个村进行了水改,惠及1.8万农村人口,另筹资2700万修建通村公路120公里。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集镇绿化覆盖率达到31%,涌现出园林式绿化庭院近30个。更新添置了集镇路灯,入夜的浩口,河岸渔火点点,街面华灯焕彩,相互辉映,仿佛梦里水乡一般。
&nbsp&nbsp&nbsp&nbsp立足监管,完善机制,着力提升小城镇集聚水平。该镇成立了城镇建设监管领导小组,层层分解任务,级级夯实责任,并将城镇建设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首先按照集镇总体规划的要求,严格审批手续,规范建筑物管理,严禁乱搭乱建、占道经营,对现有市场进行划行归市,规范管理,并对集镇"牛皮癣"进行集中清理。镇区内严格控制用地,所有建设都按规划入位。&nbsp其次积极开展清洁家园活动,集镇共落实保洁员77人;新添垃圾转运车1台;建设垃圾池(桶)150个;落实垃圾填埋场地2处。
&nbsp&nbsp&nbsp&nbsp日益完善的小城镇功能,使全镇工商业经济形成了聚集效应,强势效应。全镇已初步形成了水产食品、纺织服装、建材包装、机械电器四大产业,去年全镇13家规模以上企业完成营业收入20.88亿元,实现增加值6.1亿元。二三产业营业额已达6亿元,占全镇总产值的45%,个体税收达195万元,占工商税收总额的30%。&nbsp今年上半年全镇招商引资已签约5个项目,协议引资额1.45亿元。

第二届中国湖北(潜江)龙虾节隆重举行

第二届中国湖北(潜江)龙虾节隆重举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