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安徽庐江:小龙虾出口乏力 转为内销

838人阅读  0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2

主题

2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09-7-6 00:00:00
分享到:
  6月30日,笔者在安徽水乡庐江县同大镇看到安徽同鑫水产品有限公司加工的100多吨小龙虾正整装待发,准备“游”向欧美市场。这只是庐江县调策略、强产业,使小龙虾市场迅速回暖的一个缩影。现在外地客商络绎不绝,订单纷至沓来,这预示着龙虾市场又火起来了!
  亮丽“转身”&nbsp国内市场找销路
  庐江去年全县龙虾产业总产值超过1亿元,出口创汇1000多万美元。小龙虾养殖也成为庐江农民的一大增收渠道,带动农民1.2万户,去年人均增收409元。
  庐江小龙虾经过几年发展,已形成了“农户+基地+协会+企业”的现代产销模式,农民养的虾,有近一半直接供给加工出口企业。但去年底,出口企业订单锐减,小龙虾收购价一下子从2007年的10元/公斤降到了8元/公斤,一度有几百吨虾就压在养殖户手里。
  庐江县政府部门引导企业转身国内拓市场,依靠品牌优势,举全县之力搞市场推广,很快打开上海、浙江、广东等地市场,卖虾不愁了。
  苦练内功&nbsp关键时刻高一筹
  “同样是养小龙虾,里面门道可多了!”庐江县石头镇芮岗村农民丁祖胜自豪地说,“我们种苗好、技术高、小龙虾品质优。”他介绍,外销的小龙虾个头小,但内销的个头大,出肉要多。金融危机来时“出口转内销”,庐江农民就把小虾养成大虾,但其他地方的农民却可能做不到——有的因种苗不优养不成大个,卖不上价;有的甚至因养殖不善导致小龙虾大面积死亡。
  能让全县的小龙虾养殖保持高水准,可不是一日之功。早在2001年,就是庐江农民丁祖胜等首先引进了“虾稻连作”的小龙虾野生寄养方式的技术,将“害虫”小龙虾变成了人工养殖的对象,小龙虾养殖逐渐在庐江乃至全省遍地开花。
  发展科研育苗和人工无公害养殖,是小龙虾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庐江县与省水产科学研究院合作,先后建立多个种苗繁育基地,在全省率先掌握了龙虾繁育技术,有效缓解了虾苗供应不足的矛盾。去年全县繁育基地规模达到1亿尾,不仅庐江农民,而且外地农民都来这里买虾苗。
  今年,庐江县又争取国家拉动内需资金,启动了第二批全国农业标准化庐江县虾稻轮作示范区建设项目,在郭河镇建立了2.5万亩虾稻轮作标准化示范区,并计划通过2年的实施,形成10万亩示范基地。
  转型升级&nbsp靠技术“跳”得更高
  国际金融危机“逼”出了新思路。庐江决定以循环经济为核心,以产业集群为载体,利用丰富的虾壳资源,打造世界最大的甲壳素深加工研发、生产与销售基地,将小龙虾产业由传统农产品加工向生物高科技转变。
  高科技给小龙虾产业带来了新机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王永说:“小龙虾身上能吃的部分只有20%,以前我们把虾壳、虾头等大量资源浪费了。实际上,虾壳提炼的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应用非常广泛,虾壳经生化反应变身‘甲壳素’,立刻身价百倍。甲壳素再进行精深加工,又能用于生产医药用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等更高‘含金量’的产品。”
  同鑫水产是第一个“吃螃蟹”者,他们与安徽大学合作,成立了甲壳素研发中心。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加工水产品6万吨,年处理废弃虾壳10万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