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起一个城市,每个人都会最先联想到这个城市的一个代表性事物。龙虾之于合肥,正如足球之于大连,火锅之于重庆,是一种城市精神的浓缩与升华。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第一只红红的小龙虾从老谢在合肥市府广场支起的大锅中出锅起,龙虾——这个曾经被认为是“不能吃”、“不好吃”甚至是脏而丑的东西,渐渐地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合肥人以及外地人的喜欢,红色——一向是中国人的祥瑞吧。二十年来,合肥人在小小的龙虾上算是做足了文章:光是烹饪手法上,从刚开始的一味下锅炸,许多老板们在经营中悉心琢磨出了红烧、干煸、香辣等等的做法;龙虾也从野生、纯靠捕捉到了今天的农户大面积规模化养殖;截至到2006年,合肥市龙虾专营店已经达到了860家,兼营店面更是达到了4000余家,一个城市中专营一种食品的餐饮行当可以做的如此之繁盛,虽不算是特例,也绝对值得研究一下。 
    小龙虾身上凝聚着合肥人改革开放以来的奋斗历程,也记录着这个城市的变迁;许多人的或悲或喜的平凡故事也是围绕着龙虾发生。所谓龙虾文化,应当说是合肥人的市民文化的集中表现。正如一位署名“馋馋”的作者在题为《我的龙虾情》的来稿中写道:“我成长的道路上龙虾始终伴随着我,它不仅见证了我血浓于水的亲情,见证了我温馨质朴的爱情,也见证了我真挚真诚的友情。”这样的话是作者的真情流露,也代表了许多合肥市民的内心想法。从征文内容看,许多人对龙虾可谓“相知多年”,“王那么”在《闲坐说麻小》中深情回忆了合肥龙虾的变迁,并将麻辣小龙虾称为“麻小”,指出麻虾又被称为“麻小”,进而联想到“发小”;由龙虾到“发小”,用情可见一斑。 
    本次“我与龙虾”征文活动所得到的回应热烈程度,正是印证了合肥人与龙虾的密不可分。征文继续,也会结束;但合肥人的龙虾情结却只会愈加浓烈,深入骨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