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水产业要在新农村建设中有更大作为

1007人阅读  0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2

主题

2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06-5-23 00:00:00
分享到:
 4月20日,湖北省在潜江市召开全省水产工作会议,就水产业如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推进全省渔业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进行部署。副省长刘友凡同与会代表一起参观了潜江市虾稻连作种养基地、加工企业和龙虾交易市场,听取了部分市县和水产龙头企业的经验介绍,并作了重要讲话。
  刘友凡指出,水产业作为湖北省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有良好的发展基础,有明显的综合优势,有广阔的增收空间,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生产发展、农民增收的一支生力军。必须充分认识水产业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促进水产业大发展,争取在新农村建设中有更大作为。
  刘友凡认为,建设新农村,增收是中心,但农民靠价格增收、靠政策增收的空间越来越少,农民增收的出路在于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要按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推进制度创新、构建养殖、捕捞、加工、物流、休闲等结构合理的现代水产产业体系,力争把结构调优、产业扶强、效益提高。要依靠科技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进一步提高水产业的科技含量。利用好本省雄厚的水产科技实力,加强基础研究。运用好现代生物技术、信息、工程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水产经济整体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
  刘友凡充分肯定了潜江市探索发展的虾稻连作种养模式,认为这种模式解决了低洼田冬闲撂荒,使冬泡田变成了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通过冬闲田的开发,将小龙虾变成了品牌,冬闲田这一包袱变成了资源,加工企业有了稳定的原料,实现了农民、承租人、技术人员、加工企业的多赢,创造了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新路子。
  “十一五”期间湖北水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是:到2010年,全省水产业全行业总产值达到405亿元;其中渔业产值达到280亿元,加工业等二产业产值达到45亿元,三产业产值达到80亿元;水产品总产量达到375万吨;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400元。为实现这一目标,刘友凡要求重点在五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大力推广先进养殖模式,提高水产养殖效益。要优化养殖模式、加快品种更新,大力推广虾稻连作、网箱养殖、种青养鱼、80∶20模式、鱼藕共生和鱼畜、鱼禽、鱼果、鱼林、鱼珠配套等高效的养殖模式。
  二是大力发展水产板块,坚持走规模经营之路。按照“基地、文化、社会”三个建设一起抓的思路,进一步提高水产板块的标准和质量,确保其规模、标准和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达到建设的目标和要求。不断调整和优化品种结构,努力形成“一块一品、一品一块”的格局。在板块区大力发展“一鱼一产业”。重点发展鲟鱼、斑点叉尾鱼回、河豚和鲥鱼等经济价值高,市场前景广阔的品种。
  三是坚持不懈地发展水产加工业,加速水产产业化进程。在水产主产区营造创办水产加工业的氛围,举各方之力培植大型龙头企业。从资金、技术、政策上向大龙头企业倾斜,在信贷、税收及用水、用电、用地等方面给予优惠,积极帮助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力争通过3年~5年的努力,培植3家~5家年产值过5亿元、出口创汇过5000万美元的大型水产龙头企业。同时,提高加工产品质量、塑造一流的品牌形象。
  四是高度重视水产品质量,全方位发展无公害渔业。以抓无公害水产品生产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不断提高水产品的质量,提升湖北省水产品的市场信誉。广泛推广普及无公害水产品生产技术,加大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力度。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明确工作责任,严格操作规程和养殖用药登记制度,严把投入品使用关,严格按标准化组织生产。在全省范围内实施水产品质量普查和抽查制度,及时掌握各地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确保水产品的无公害化。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绿色产品和有机产品,进一步提高全省水产品质量。
  五是加强渔业生态环境保护,实现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抓住当前全社会高度关心关注生态环境问题的有利时机,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立足保护搞开发,搞好开发促保护。在围网密集的大中湖泊开展拆围行动,为湖泊减负。尽可能扩大禁渔期制度的实施范围,在所有大江大河大库开展禁渔期制度,并加大增殖放流规模。配合环保等有关部门加强对湖泊工业生活污染源的治理,切实保护好渔业生态环境。
  刘友凡提出“营造环境催生、典型示范引导、利益连结共赢、综合服务壮大”四句话,要求各级政府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水产工作的组织领导,努力增加对水产业的投入,进一步完善水产服务体系建设。(作者:林伟华;田厚孝)&nbs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