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安徽六安金寨县小龙虾撑起村民钱袋子

610人阅读  0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13-4-2 00:00:00
分享到:
&nbsp
  多年前,一位在外地务工的青年农民携带着自己的全部积蓄,毅然从外地回到家乡农村,承包了村里的稻田,养起了小龙虾,这在当时被视为“傻子行为”的举动,在今天却成为了一段外出人员回乡创业,带领乡邻共同致富的佳话。这位年轻人凭借自己的独到经营眼光和踏实苦干的实干精神,带领乡邻共同走出了一条致富路,他就是金寨县白塔畈镇楼冲村村民汪雷。目前,由汪雷牵头成立的金寨县金圩龙虾养殖基地已发展稻虾共育稻田7000多亩,实现经济效益1000多万元。
  2005年,汪雷还在南京从事建筑行业工作,他发现小龙虾特别受当地市民的欢迎,“小龙虾富含高蛋白,而且脂肪低,味道鲜美,当时在南京大街小巷的高中低酒店几乎都能看到小龙虾的身影。”这在一般人眼里再寻常不过的现象,在汪雷眼里却是一个难得的商机,“当时小龙虾市场价格还比较低,大概只要几块钱一斤,而且市场的需求是越来越大。我当时就想,我老家水稻田不少,如果能够在水稻田里同时养小龙虾,那不是一举两得吗?而且我们老家当地也没有养龙虾的,于是我就下定决心,回家养龙虾去!”
&nbsp  
  心动不如行动。当年汪雷就携带70余万元的全部积蓄,只身回到了家乡金寨县白塔畈镇楼冲村。回村以后,为了掌握稻虾共育的技术,汪雷到北京、湖南、湖北、江浙等地四处拜师学艺,还参加了2005年下半年举办的安徽省第一届龙虾养殖培训班。同时,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养殖技术,汪雷还拜安徽省农科院丁凤琴教授为师,并将丁教授请到楼冲村,实地查看和指导稻虾共育。正是依托科学、新进的养殖技术,在丁教授和相关专家的指导帮助下,汪雷成功培育出“农旺288”的优良虾种,该虾种具有成活率高、生长快、繁殖率强等特点,深受当地养殖户的欢迎。
&nbsp
  2005年,汪雷承包用来养殖龙虾的稻田只有几十亩,到2007年,养殖面积已经发展到150多亩,平均每亩效益达到2000多元,这不仅让汪雷兴奋不已,同时也让当初心存疑虑的一些养殖户更加坚定了养龙虾的决心。
&nbsp  
  2007年,为了扩大养殖规模,规范养殖行为,汪雷牵头成立了金寨县金圩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汪雷个人出资22万元,其他13位社员每人出资2万元,并于当年10月25日召开了合作社全体社员设立大会,制订了合作社章程,选举汪雷为合作社社长,就此,合作社正式运行。2008年,汪雷以每亩700余斤标准稻谷为租金,一次性租用农田400多亩,使得龙虾养殖面积达到500亩,当年纯收入达50多万元。2009年,汪雷通过土地流转,以每亩租金500斤标准稻谷一次性新承包耕地750亩,以每亩50斤鲜鱼的租金新承包鱼塘100亩,使种养面积达到1350亩,成为当地稻田养殖龙虾第一大户。截至目前,已有300多位当地村民自愿加入合作社,合作社共发展稻虾共育面积达7000多亩,实现经济效益1000多万元。
&nbsp  
  致富不忘乡邻。在日常的经营管理工作中,汪雷经常组织当地留守的年龄偏大富余劳动力以及妇女去合作社干活,每年支付的劳务工资都在3万元以上。同时,为了带领乡邻共同发家致富,汪雷积极向周边群众传授龙虾养殖技术。白塔畈镇刘冲村村民聂贤安在汪雷的帮助下,从2007年开始养虾,现年收入可达10多万元。多年来,汪雷带领社员及群众大力发展稻田养殖龙虾,当地已有200余户村民建起了龙虾养殖基地,汪雷和左右乡邻一道迈上了致富之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