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风雅潜江龙虾不丢俗

1093人阅读  0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2

主题

2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12-7-25 00:00:00

风雅潜江龙虾不丢俗

风雅潜江龙虾不丢俗
[ 相关贴图 ]

图为:傍晚,虾客坐满了虾街。
[ 相关贴图 ]

图为:莱克公司的加工出口车间。
[ 相关贴图 ]

大虾配莲米,是虾客的最爱。
  文\图记者姜月波
  近年来,潜江打了两手好牌。一手曹禺,一手龙虾。一个风雅,一个实惠。
  一个是从泥土里培植起来的本土产业,一个是“凭空”薅来的极具扩展空间的事业。请看:
  一只龙虾的民生价值
  一只小龙虾能有多大的能量?
  估计20年前,即便经济学家,也难回答这个问题。
  那时的国人,都在可着劲吃基围虾咧。由南向北,浸润而上,红透中国。
  而那时的小龙虾,则贱如敝屣。
  乾坤倒转一瞬间。如今,基围虾式微,小龙虾火爆。同样下锅,或蒸,或卤,或炸,或煎,小龙虾展现的是那种更具魅惑的油亮鲜红!
  从上海、南京、杭州,到合肥、武汉、长沙,一只小龙虾,闹得食界,可以说是江海翻腾。要说最火,还数湖北,数潜江!
  到潜江,看小龙虾批发市场,看莱克的加工车间和华山的虾壳素转换,看一望无际的养殖基地,看虾街上拥塞的人流车流,听潜江人聊虾的故事,你有种梦幻般的感受。
  仅潜江,有20多万亩的养殖面积,年产虾6万多吨。靠一只虾吃饭的人,就达6万之众。小小潜江,虾馆就达1000多家,每天吃虾就在15到20吨。从4月到9月,天气越热,生意越好。去年虾出口生意就赚回1.2亿美元,全市小龙虾的综合收益达35亿元之多。
  在潜江,不说莱克、华山这些动辄投资数亿的龙虾加工老大,也不说小李子、皇虾、利荣、老字号这些到处开连锁虾店的大佬,也不说那些走南闯北的贩虾人,只说那数以万计的养殖小龙虾的虾哥、虾妹们,日子也是过得相当体面。
  据说武汉一地的虾馆就有一万六七千家。放大到全省,养虾的,贩虾的,开虾店的,加工出口的,做冷链物流的,加工贩卖虾饲料的,为虾厂虾店打工的,估计不会少于二三百万人。
  坐在潜江虾街,面对汹涌“虾客”,朋友们热议:除了钢铁、汽车和传统的大宗农产品,湖北还有哪样宝贝,能养活这多人呢?
  “油焖大虾”的标本意义
  听潜江人聊虾,你会深深体悟到,智慧在民间。
  南方湖库沟渠都有的小龙虾,为何以往一直长不大?
  卡在越冬这道坎。喜温小龙虾,一到冬天容易冻死。“刘主权,湖北的大功臣!”时任省委书记罗清泉大加赞许的这位潜江农民,22年前开启了小龙虾野生寄养和“虾稻连作”的探索。
  六年后,“虾稻连作”作为全省重点推广养殖模式,写进省委一号文件。
  一位“泥腿子”的智慧,从此改变了小龙虾生死由天的局面,拉开了我省大规模养殖的序幕。
  短短十多年时间,全省小龙虾养殖面积发展到近400万亩,年产28万吨,一跃成为全国老大。
  快速催生一个产业,当然少不了另一只推手市场需求!
  需求有现存的,也有潜在的。聪明人,可以凭借一身好功夫,辗转腾挪,左冲右突,杀出一片天地来。高明人,高瞻远瞩,预知未来,可以创造出一个崭新的市场。机缘巧合,让潜江人再一次站在了历史的前沿。“老武汉”知道,20多年前的小龙虾,蝶变的最终都是一盘炒虾球,没有多少人青睐。
  李代军,一个当年的潜江小伙,突发冥想,创制出一种崭新的吃法油焖大虾。因其创业之初,处潜江广华镇&nbsp,是五七油田(今江汉油田)总部所在,故称“五七油焖大虾”。
  从此,油焖大虾,五七油焖大虾,潜江油焖大虾,芳香四溢,“吃货”蜂拥。由潜江扩散,风靡大江南北。
  油焖大虾只是代表作。潜江人如今吃虾已是炉火纯青,清蒸、鸡汁、茶香、蒜香、香辣、卤香、泡椒、醇香、乳香、飘香、黑椒,花样百出。
  武汉无疑是最得真传的城市。大街小巷,虾馆遍地。秉持潜江清淡型、家常型风味,创制出多种养生型、小资型、西洋型的吃法来,不过主打还是重味香辣型。
  对于一些高端“吃货”来说,吃虾还是要到“虾都”潜江去,这是一种信仰。正像吃“三蒸”要到天门、仙桃,喝藕汤要到武汉一样。
  搭车赶船,自驾数百公里,不顾炎热酷暑,只为那“舌尖上的享受”。汉宜城际的开通,更是“风助火势,火借风威”。
  据潜江旅游局的统计,去年4月至9月吃虾季,到潜江的“虾客”有50多万人。今年到7月中旬,就已经超过45万人了。“一盘名菜,振兴一个产业。”市场这只推手,让潜江,让湖北的小龙虾产业快速崛起。
  风雅潜江不丢俗业
  在江汉平原,天、潜、沔(仙桃)三家直管市,均非等闲之辈。
  都想领跑。一度天门,一度仙桃,下一段是不是该轮到潜江了呢?
  记得上世纪90年代,潜江有一个很火的酒厂,叫园林青,还有一个腿有残疾的村官,叫周作亮,印象弥深。
  一个残疾人,七台缝纫机起步,硬是把一个村办小厂整成上市企业。办电厂、办铝厂、办信用社,让不少人匪夷所思。现在看来,大家更多的是钦佩。
  这多年,潜江让人钦佩的是又打出了两手好牌。一手曹禺牌,一手龙虾牌。“吃龙虾,看曹禺”,成为很多外地人的选择。
  一个实惠,一个风雅。潜江人两手抓,两手都硬。
  一个戏剧大师虽然生前脚尖从没有沾过这片土地。但潜江人把曹禺这篇文章硬是做得风生水起。
  曹禺祖居,曹禺戏楼,曹禺博物馆,曹禺宾馆,曹禺中学,曹禺公园,曹禺文化周,戏剧创作基地,艺术交流中心。文化搭阔台,经贸唱大戏。引来不尽游客和投资。
  相比清秀、儒雅的基围虾,壮硕、粗粝,甚至有些狰狞和丑陋的小龙虾,在潜江人的眼里则是金疙瘩,是“薅钱手”。
  他们把一只小龙虾从繁育到餐桌,从虾肉到虾壳,从内销到出口,做成了全产业链。从小龙虾的养殖之最、餐饮之最,到加工出口之最,智慧的潜江人还要创造出小龙虾工厂化繁育之都、虾壳素加工之都。
  一只小龙虾,让一方人富裕,让一方人活得滋润。不能不说是当地官员的一大政绩!
  临别潜江,听闻浩大的龙虾城、气派的龙虾广场正在规划之中。不揣冒昧,千万别把那些来自民间的虾馆逼进五星级楼宇,千万别让“高端”毁了潜江油焖大虾!
  保留一份“喝啤酒、吃大虾、侃大山”的火红街景不是很好吗?

风雅潜江龙虾不丢俗

风雅潜江龙虾不丢俗

风雅潜江龙虾不丢俗

风雅潜江龙虾不丢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