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刘立平兄弟俩创业养小龙虾 比外出打工强

767人阅读  0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09-1-13 00:00:00
分享到:
  在新农村建设中,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全力推进农民就业技能培训工作,不断创新形式、创新内容、创新手段,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农民就业培训,促进近万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逐步形成了政府统筹、部门协作、社会参与、重点依托各类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开展培训的格局。技能培训造就了一支“土专家”、“田秀才”队伍,使乡村走出越来越多的“新蓝领”,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
  “土专家”、“田秀才”
  去年12月22日下午,大观区海口镇河口村蔬菜基地里一片繁忙景象,菜农们正忙着搭建蔬菜大棚,抢栽冬季蔬菜。在一块菜地里,笔者看到一位50岁左右的农民,站在人字梯上一边给大棚钢架捆扎连结点,一边滔滔不绝地向周围的菜农介绍大棚蔬菜安全过冬的小常识。海口村文书吴作荣介绍,这位农民名叫朱守送,是他们村党员“双促双结”致富带头人,也是村里有名的农技“土专家”。朱守送谦虚地说,在科技种菜这方面,他还是小学生,他有今天的小名气,完全得益于区、乡、村举办的农技大课堂。河口村委会主任韩炳根向笔者介绍,河口村的蔬菜最有名的是韭菜、白菜、丝瓜,10年前安庆城区市民都知道出自河口村的“红丰圩”蔬菜,但那时候农民只靠传统的耕作方式,劳力投入大,而收益小。如今,菜农更讲究科学种菜,特别是近年来,城市菜篮子工程西移,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兴起,农民越来越相信科技,参加农技培训的农民十分踊跃。
  河口村支部书记丁士平绘声绘色地谈起不久前在他们村举行的一次农技培训班火爆的场景:“省专家服务千村百镇海口镇大棚蔬菜栽培技术培训班”在他们村举办,当天村部会议室里挤满了听课的农民,有年过花甲的老菜农,有怀抱小孩的年轻村妇,还有的挤不进会议室,就站在窗外听专家授课。讲课结束后,还有不少菜农围着2名教授和几名研究生辅导员咨询蔬菜种植、管理技术。区农业部门和乡农技站每年也要来村里举办4、5次农业科技培训班,他们村已有10多位农民获得了“绿色证书”,成为象朱守送一样义务为菜农服务的“土专家”。这些“土专家”在今年成立的“菜农合作社”中发挥了积极的指导作用。“菜农合作社区”的农技人员进组到户,每人结对15到20户菜农,为菜农释疑解惑,使农民增产、增收,还创出了“皖河口”牌蔬菜注册商标,河口村还被省农委命名为特色农业省级专业示范村。
  相关链接&nbsp大观区依托农村经济协会(合作社)大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引导经济协会(合作社),围绕各乡、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当地特色产业,通过”协会(合作社)+农户“”协会(合作社)+公司+农户“等方式,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类培训班,就地就近为农民提供技术培训。同时,结合农业产业化和”一村一品”的战略,加大农村特色种养殖业的培训力度,创造农民就业培训的新路子。通过农业技术下乡、专家讲座、田头培训、科技墙报、农技“明白纸”等,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大力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同时,开展以“绿色证书”培训为主要形式的短期规范性农业科技培训,为农村培养出一批有文化、懂技术的“土专家”、“田秀才”。
  返乡创业时
  去年深秋的一个早上,大观区山口乡联胜村一片湖面上,红红的太阳刚从雾气飘渺水面升起,青年农民刘立平和弟弟划着小船在亮闪闪的湖面上忙着捕捞大龙虾。他们兄弟俩原先在广东打工多年,每年虽说也解赚到一点钱,但家里的老人、小孩得不到照顾,特别是孩子的学习、教育是个大问题。去年他们决定不出去了,就在家门口租下了村里30多亩荒滩湖面养殖龙虾。兄弟俩利用在外打工的间隙,参加了当地农技培训,掌握了龙虾养殖技术,回到家乡在区乡农业部门的引导下,走上了特色养殖创业之路。据刘立平保守估算,去年养虾收入在3万元左右,还能照顾一家老小,比外出打工强多了。和刘立平一样回乡创业的农民余银霞,是通过餐饮业技能培训后,先在安庆市区的酒店当服务员,后来自己积攒了一定资金,回到家乡开了一家大酒店,出色的厨艺和科学的管理能力,使酒店生意日渐红火,酒店还成了大观区农民就业培训基地之一,近两年就有近百名青年农民在她的酒店接受培训,进城从事餐饮服务业。
  相关链接&nbsp以培训促就业,以培训促创业。大观区近年来不断推动创业培训,鼓励农民返乡创业,为返乡创业人员和有创业意愿的农村劳动者提供创业援助,提高农民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了一批创业带头人,推进“凤还巢”工程。大观区选择了一定规模的酒店、服饰加工、机电等企业以及辖区内的民办职业技术学校,作为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培训内容涉及家政服务、护理、缝纫、保安、电焊、烹饪、餐饮业服务、农村种养技术等符合区情、乡情及当地特色产业发展需要的职业工种,为农民自主创业,提供了技能和管理能力学习提高的平台。通过各类技能培训,大观区山口、十里、海口3个乡镇回乡从事水产养殖业、服饰加工业、餐饮经营业、花卉培植业等多种创业能人不断增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有利于发挥创业和就业的倍增效应,许多农民长年在外务工,在赚钱的同时也掌握了一定技术,通过政府为他们打造创业平台,盘活了他们的资金和技术。
  乡村“新蓝领”
  去年12月18日,在大观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处理厂竣工仪式上,站在前排身着桔红色工装、佩戴大红花的近百名工人,格外引人注意。主持人郑重介绍,他们是来自大观区的农民技术人员,是工程建设的功臣。来自海口镇的何家圣就是其中一员,他是前年在大观区农民技术培训班上学习电焊技术的,通过刻苦学习钻研,他拿到了焊工等级证书,带着一班农民兄弟,在家乡的各类建设工地从事检修工作。大观区几个重点工程都有他及他带领的农民电焊工们的足迹。24岁的蒋磊是大观区十里铺乡五里村农民,两年前他还是“南下大军”队伍里一名地地道道的打工仔,如今他已是五里村“全民创业园”一家企业的技术工人。他兴奋地说起自己从农民变工人的经历:他从小喜爱摆弄机械、家电,南下打工的空余时间,经常看一些电机制造、机械维修方面的书籍。去年,村里建起了创业园,吸引了好多家企业入园,他凭借自己一定的专业技能顺利通过招聘进了一家电机厂,当上一名技术工人。在近两年的学习实践中,小蒋的技术日渐娴熟,他还通过技能培训考核,取得了钳工合格证呢。小蒋很幽默地说:“别看我现在一身油污,下班换上夹克衫,我可是潇洒的帅哥呢,我们村里大多数年轻人都由农民变成市民啦”。
  相关链接&nbsp据大观区农业局和劳动保障就业服务部门介绍,仅大观区西城改造建设及大观经济开发区基础工程建设,还有海口镇近4万亩农田整理工程,就能够为农民提供近2000个就业岗位。技能培训使乡村走出越来越多的“新蓝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