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小龙虾水稻为邻好作伴 从野生寄养到标准化养殖

859人阅读  0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13-6-6 00:00:00
分享到:
  2001年春,积玉口农民刘主权、褚洪云在全国率先探索出小龙虾野生寄养模式,开启了小龙虾养殖的新时代。
  "通过近十年来的跟踪调查,专家们发现这种模式尚存在一定的技术弊端。"据市水产局负责人介绍,从2010年开始,水产局便选取部分稻田开始进行试验标准化养殖模式,由过去“一稻一虾”,变为“一稻两虾”,此模式不仅有效提高了稻田的综合利用率,而且克服了原有模式商品虾规格小、产量低、效益不高的缺点,引来虾农广泛好评。
  虾美鱼肥时节,记者来到后湖管理区千亩标准化小龙虾繁育基地,实地感受标准化养殖给农民生活带来的新变化。放养望去,只见方方正正的水塘如网格般错落有致,每个水塘都伫立着一个水温监测计,水塘四围布满了鱼网,虾农郭光华正在70亩的虾塘边忙碌着收网装虾。
  对自家产品,郭光华毫不谦虚:&nbsp"我们的繁育基地是目前我市最标准、设施最齐全、技术最先进的,无论是水产品还是稻谷全部达到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标准。"收完虾,郭光华又忙着装箱发货。&nbsp“我现在每天可以收100—200斤小龙虾,再过一个星期,幼虾长大了,效益会更好。”谈到小龙虾养殖获得的效益,郭光华笑的合不拢嘴。“现在一季稻谷可以收两季小龙虾,我们的收入是以前的三倍。”
  虾稻连作究竟有什么问题?面对记者的疑惑,陪同前往的水产专家仔细解答:“‘虾稻连作’模式,采取在稻田开挖简易围沟方式放养小龙虾,这最终导致了养虾和种稻的矛盾。一亩田往往只能收获一季虾,效益大打折扣。江汉平原一、二季度时,持续低温阴雨气候明显。而此时,许多小龙虾尚未长大,但稻田却到了排水整田、插秧时节,许多尚在幼苗期的小龙虾此时就不得不贱卖了。比如2010年时,由于持续低温阴雨,因许多小龙虾规格不达标,虾农们只能以1.5元-2元/斤价格低价甩卖。"
  那怎样实现虾稻连作向虾稻共作转变呢?指着身后的水面,水产专家一一道来:"很简单,将稻沟由原先的1米宽、0.8米深小沟,改挖成4米宽、1.5米深大沟。在稻田需要排水整田、插秧时,四、五月份尚没有卖出的幼虾就有了宽敞、充足的生长水域。等整田、插秧完成后,我们再放水,把沟里的幼虾引放到稻田里让其继续生长。待到八、九月份的时候,这些幼虾便长成了大虾,虾农们则又可收获一季了,不仅有效解决了秋季没虾吃的问题,而且价格还较高,效益也很好。"
  对于新模式,水产专家十分看好。"下阶段,我市将重点推广虾稻共作模式10万亩,使全市养虾面积达到30万亩,同时将打造中国最大的小龙虾苗种繁育中心,实现年产苗种30亿尾。"(刘琼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