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金湖:“水上漂”热情拥抱新生活

1023人阅读  0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2

主题

2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07-7-12 00:00:00
分享到:
&nbsp
  拌着药料的鱼饵散花般飘落,鱼儿翻滚跳跃争抢,留给主人一堆密匝匝脊背。自动投饵机前,涂沟镇66岁的华进财始终笑眯眯,眼前200多亩水面就像是家中儿孙们的大饭桌。“三月份一两多的鱼苗放下去,现在大的有7两了呢”!&nbsp
  7月初的水乡金湖一片繁忙,运送鱼虾的车辆来来往往。遭遇重创的渔民逐渐走出困境,水落水涨中又拥抱起崭新生活。
  北据白马,东抱宝应,南临高邮,淮河入江水道横贯全境。一肩挑三湖的金湖河网密布,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420平方公里的湖面就让当地渔民成为金湖最富裕的群体,连县城人都羡慕。历史上淮安市首批小康乡镇诞生在金湖环湖地区,淮安市最先买家电的农民也出现在金湖渔民中。丰富的大闸蟹、青虾、野鸭、荷藕、甲鱼、银鱼让人眼馋,周边地区都以能与金湖渔民结为亲朋为荣。
  变化悄然发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金湖的渔业资源日渐减少,尤其是遭受了2003年的洪灾、2004年的上游污水下泄、2005年的台风、暴雨等多重灾害后,金湖的环湖各乡镇均损失惨重,日出斗金的养殖区一片汪洋,不少人血本无归。作为全县最大渔业村的高邮湖村,3万多亩养殖水面大半泡汤,一度富得冒油的渔民纷纷变成了贫困户。渔民李成富曾经靠围网养殖收入上百万,经历3次灾害后欠下银行35万元贷款。受灾害后续影响,湖区众多渔民年人均缺粮3至4个月,一到冬春就闹荒,靠政府救济度日。
  2005年12月27日,省委书记李源潮专程赴湖区看望慰问,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与关怀。省财政厅和海洋与渔业局落实专项经费购买苗种发放困难渔民;省市开展“渔民春荒送温暖活动”,源源不断的衣物、大米、油等生活品送到渔民手中;各方通过政府贴息协调贷款500多万元支持渔民恢复生产。受灾最严重的涂沟镇镇党委书记吴佩坤说,现在湖区3700多受灾渔民都纳入了低保,参加了大病医保,后顾之忧一下全解决了。
  为让受灾渔民彻底走出困境,经全省渔业、水利专家“会诊”,金湖的渔民开始改变旧的生产模式,一些全新的养殖模式逐步推广开来。作为全省17个淡水渔业专业乡镇之一的涂沟,网箱养殖方兴未艾。它下可带底上可加盖,遇洪水或污染可轻便转移,有了它相当于上了保险,渔民不再望天收。这种高产、高效养殖模式涂沟今年已发展到328户,高邮湖村的董业宝家600平米网箱去年年纯收入6万元。
  在夹沟荡养殖厂,一种立体养殖模式引起记者的注意。鱼虾、鳖蟹,品种搭配,再放白鲢、青虾、龙虾等,上中下布满,既错开季节上市又提高了效益。去年这样的精养鱼池亩产量3100斤,全省数一数二。此外还有多品种养殖、生态养殖等,在省海洋与渔业局、省民政厅等多个部门的资金、技术帮扶下,金湖传统渔业正由一味的围水面向“小精高”集约型跨越。
  湖区还出现另一种可喜的变化,一些祖祖辈辈以湖为家的渔民尝试走出湖区,谋求新的发展平台。有的进城里企业上班,有的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搞起了旅游业。三河村的高永和经培训后在县城做钳工,一年稳稳当当两万多元。对于这些外出打工者,政府利用职校、成人校进行免费技术培训。也有的利用自身特长在本、外地当水手或搞船舶运输。仅东湖村就有300多人参与了水运,年人均收入超2万元。渔民刘启标前几年搞养殖亏损后现在和妻子在一个船队搞运输,年纯收入3万元以上。他开心地说:“渔民不要仅把眼光盯在养殖这条路上,外出闯一闯也能大有名堂!”目前金湖已有近2000渔民走出家乡湖面,凭借好水性和弄船技能,在威海、上海、苏州、南京、扬州等航运公司就业,常年活跃在长江、运河上,成为远近闻名的金湖“水军”。
  采访中一些渔民还向记者吐露了他们的期盼和困惑。有的说和种田农民相比,渔民很吃亏,农民有种植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补贴,而他们没有,希望政府的这些惠农“阳光”也能照在他们身上。有的反映渔民负担太重,“刚刚还完贷款,各种收费就来了”。如高宝邵湖渔管会的水面资源增值费,一亩20、25元不等,这对一些刚刚缓过劲来的渔民来说还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本报通讯员&nbsp浦荣曹
  本报记者&nbsp蔡志明
&nbs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